“以大带小”,学会关爱

作者: 来源: 录入者:admin 发布时间:2012年04月06日

  现在的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,因为家庭里没有兄弟姐妹,缺乏和不同年龄段孩子交往的体验,变得越来越任性自私,不懂得体贴尊重长辈,不知道关心爱护他人,更不会为别人着想。著名的动物行为学家康诺认为,幼儿在其生物结构上或许具有一种先决性的安排,必须借助与不同年龄同伴的互动,才能达到身心各层面的健全发展。于是我们利用幼儿心理发展的这一特点进行大带小活动,尝试遏制独生子女弊端,唤起大班幼儿为他人着想的责任感。 所谓“大带小”活动,即是将大年龄的幼儿与小年龄幼儿混合在一起,像兄弟姐妹般通过一起生活、一起学习,从而让大年龄段幼儿感受责任感的情感体验。实践证明,这一尝试收到了其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效果,幼儿间能很快地像兄弟姐妹一样建立起一种亲情,更重要的是,激发了大班幼儿关爱幼小儿童的情感。 1.利用跨班晨间锻炼,体验大带小运动的快乐 我们利用户外场地宽阔的有利资源,每天清晨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,投放钻爬、踩踏、蹦跳等各种各样的体育器械,供幼儿进行跨班界晨间锻炼,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,自主选择运动内容。活动中我们发现,大小孩子混合在一起玩的时候,能各自找到自已的立足点,各取所需。如:有的玩具器械是有挑战性的,小年龄孩子对这类玩具器械非常渴望,但由于年龄小不敢玩,同时又缺乏玩的经验,这时大孩子就愿意充当小老师或组织者,陪同或带领弟弟妹妹们一遍遍地示范,手把手地演示,而小年龄孩子也很乐意扮演配角,认真模仿学习。在哥哥姐姐的带领下,小年龄孩子很快熟悉了玩法,体验到运动的快乐。随后,我们又将“大带小”延伸到早操活动,在操节游戏中编排大带小走队形、大带小互动操,让每个大班都与对应的小班一起早操游戏。大班孩子在辅导弟弟妹妹的过程中渐渐克服了自我中心化,学会了谦让,同时体验到了被人需要的快乐。 2.利用混班餐点饮食,体验大带小生活的快乐 生活活动是幼儿在园的重要活动类型,它对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、饮食起居,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行为习惯等都有重要作用。我们利用此环节为幼儿创设家庭式的生活环境,营造家庭般的生活氛围,因为只有在类似家庭的环境中,才能让幼儿真正进入“我的生活我做主”的状态。例如:我们将以往固定在班级餐点饮食,变为大带小餐点饮食,把公共走廊空间布置成大餐厅,像家里一样温馨,并巧妙地进行桌椅摆放,让大孩子带小年龄孩子自主进入餐厅,自主选择座位,自主拿取食物。每天,我们都能看到大孩子们积极地安顿弟弟妹妹坐好,热情地给弟弟妹妹拿碗和勺,认真地介绍食物名称和味道,帮助挑选喜爱的食物;个别弟弟妹妹吃得慢时,还会帮助喂饭。陈烁轩小朋友平时吃饭很快,都能最早拿到心爱的图书看,自从与弟弟妹妹共进午餐后,他能耐心地照顾妹妹吃饭,自己吃完就喂妹妹,还动员小妹妹每样食物都要吃,尝尝不同口味,摄取不同营养。 大带小混班餐点饮食进一步激发了大班孩子的关爱情感,除饮食外,午睡等生活环节也一样。这不但使大班孩子在生活点滴中学会了关爱周围弱小的朋友,更体验到了助人的愉悦。 3.利用年段助教学习活动,体验大带小学习的快乐 例如在一节大带小阅读小书《捉迷藏》活动中,我们通过中班带小班幼儿助教学习,看到了互补构建阅读经验的过程。活动开始,教师就让大孩子带小孩子一起自主阅读小书,并设计多次阅读机会,试图通过图片、小书、做阅读记录等方式,尝试大孩子能否带领小孩子自主读懂小书? 我们看到,当小班幼儿不理解画面内容时,中班孩子会讲解;当回答问题表述不完整时,中班幼儿会补充;当同时做观察记录表时,会互相检查订正,如哥哥粗心漏做一个记录被妹妹发现会及时得到纠正;弟弟找不到大象躲藏的地方时,姐姐会提醒他到浴缸水中找找;弟弟对大象不躲到桌面上,老被地面上小个子老鼠找到表示不解时,哥哥会告诉他,太重了会压塌桌子的;等等。我们惊奇地发现,在大带小学习过程中,出现了观察互补、知识经验互补、语言表达互补、错误控制互补等现象,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预料到的,大孩子在助教学习中俨然像一位小老师,不时地对弟弟妹妹进行着指导,这些所产生的效果是教师无法替代的,也是幼儿乐意接受的。 以上事例可以看到,通过体验学习,大班孩子乐意把自己所懂的一切都教给别人,学会谦让、学会容忍,更会主动照顾比自己小的同伴。孩子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得到被人需要的快乐,从而萌发为他人着想的责任感。即使是很调皮的幼儿,在这种活动中也不甘落后,他们总是尽最大的努力约束自己的行为,争取做弟弟妹妹的榜样。这时,幼儿已克制了“自我中心”,心中开始有了关心他人的概念。大班孩子就是从以上事例中逐步培养起责任心和关心他人品质的。培养孩子关爱他人的品质,是当今幼教界的主要目标之一,是未来社会的需要,“大带小”活动就是培养孩子这种品质的良好的途径之一。 原载《金色年华·教学参考》2011.5.15~16

【字体: 】【收藏】【打印文章